当前应出台扶持会展业应对疫情的专项政策措施
——关于会展业应对新冠疫情的调研报告
近期,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联合16个城市会展主管部门,10个地方行业组织、通过网上线上搜集、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涉及35个城市的298个会展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和享受政府扶持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会展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程度超过了早先的预估,会展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压力加大;中央出台的纾解政策几乎没有涉及会展,地方出台的扶持政策会展行业受惠不大。会展企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焦虑情绪,急切期盼国家出台专门针对会展行业的扶持政策,引导地方加大会展企业扶助力度。
一、会展行业受到疫情严重打击
疫情发生后,国内会展行业坚决贯彻中央和地方的各项举措,落实自身防控措施,踊跃捐助,有序复工,积极自救,创新开展了大量线上活动,提早部署行业复苏的前期工作。展现了世界会展大国从业者的责任担当。但这都不足以抵消行业受到的严重打击。
会展线下活动全面停止。与旅游、餐饮行业一样,以人员流动与聚集为基本特征的会展业首当其冲地成为疫情影响的重灾区。现在,国内所有的线下会议、展览等活动已经全面停止近2个月。据业内专家测算,2、3、4月受疫情影响的境内展会近3500场,涉及展出面积5000万平方米,产值2000亿以上。出境展受影响程度更为严重;会议产业受影响程度也不亚于展览业。如5、6月份不能有序恢复举办会展活动,情况将更加恶化。
会展企业损失惨重,压力巨大。会展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微企业,活动暂停,收入锐减,现金断流,成本支出增加,给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其中一些小微企业将会消失。根据展览馆协会的调查,会展企业估计损失超过100万的达到66.15%,50-100万的为16.92%。研究会问卷调查298家企业反馈中估计年营收减少50%以上的有136家,占45.64%;估计损失40%的企业62家,占20.81%;估计损失30%的企业60家,占20.13%。大中型企业反映也很强烈,某中外合资会展主办企业反映,因疫情影响,其营业收入损失目前已经高达6亿。某国内大型会展公司因疫情影响,一季度取消或者延期的会展活动项目数百个,总营业收入占去年同期的66%;为确保近千名员工队伍就业稳定,企业每月需要支付2400余万元的人工成本、280余万元的办公场所费用,巨大的资金压力已经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会展恢复期业务的不确定性大增。会展活动的筹备期长,产业链条复杂,参与人员的国别和地区面广,涉及相关行业众多。因此,不可能像旅游、餐饮等行业一旦政策放开即可恢复运营。场馆运营方在会展项目取消、延期后,面临档期的不确定性;会展主办方面临着参展商、采购商意向的不确定性;会展服务商面临着甲方预算、价格等的不确定性。而且,国内的会展活动受国际疫情影响更加直接。随着新冠疫情的世界性蔓延,全球的会展活动已经按下了“暂停键”。如汉诺威工博会、米兰家具展、日内瓦汽车展等一批世界著名展会宣布延期或取消,京交会、北京汽车展等大型品牌展会已正式宣布延期举办。据欧马腾会展统计,截至3月6日18点,大型品牌展会中,宣布延期举办的国内有326个,国外83个,宣布取消的展会国内13个,国外13个。到时即便国内展会恢复举办,国际客商能否参加,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现有扶持政策对会展企业精准度不够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扶持中小微企业和相关行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会展企业从中受惠面不大,政策的精准度不强。
普惠型扶持政策会展企业受惠面大部分不到30%。针对各级出台的房租、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我们调查的12个具体项目中,只有社会保险费推迟缴纳1项受惠面超过一半,大部分政策的会展企业受惠面不到30%。具体如下:
失业保险金返回:101家企业受惠返还了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占总数的33.89%;197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66.11%。
社会保险费缴纳延迟:200家企业受惠延长了缴纳社会保险费时限,并在规定的延迟缴费期限内不收取滞纳金,占总数的67.11%;98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32.89%。
下调最低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费率:受惠企业73家,占总数的24.50%;225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75.50%。
企业用工补贴:受惠企业60家,占总数的20.13%;未受惠企业238家,占总数的79.87%。
停征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受惠企业61家,占总数的20.47%,237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79.53%。
减免、延期或调整应缴税费:127家企业受惠,占总数的42.62%,171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57.38%。
“欠费不停供”:99家企业受惠,占总数的33.22%;199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66.78%。
下调贷款利率:60家企业受惠,占总数的20.13%,238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79.87%。
保费、保单延期:80家企业受惠,占总数的26.85%,218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73.15%。
财政贴息:55家企业受惠,占总数的18.46%,243家企业未受惠,占总数的81.54%。
租金减免:27家企业被出租方减免了1-2个月的租金,占总数的9.06%;10家企业被出租方减免了2-3个月的租金,占总数的3.36%;2家企业被出租方减免了3-6个月的租金,占总数的0.67%;259家企业未被减免租金,占总数的86.91%。
展位费减免、补贴:25家企业受惠因新冠疫情在参加境内(外)展会期间得到减免展位费等政策支持,占总数的8.39%,273家企业未得到减免,占总数的91.61%。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粥少僧多的问题,也有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问题,还有的是企业未能主动对接。
专项扶持政策有所缺位和力度不够。近期,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行业扶持政策。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涉外经济技术展行政服务事项的通知》也要求,给予展览企业特殊时期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我们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吉林、陕西等省市在扶持政策中提及了会展企业;专门针对会展行业出台政策的有厦门、西安、成都、南京、深圳等一些城市和江西省;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河北等省及一些城市出台了补贴参展商的政策。一些会展企业反映,中央政策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建设项目、工农业生产和旅游、餐饮、交通、物流等服务行业,会展几乎没有涉及,针对会展的行业援助政策还未见到;地方出台的扶持政策大多没有涵盖会展行业。业内许多人士呼吁:当前应该精准施策,出台扶持会展业应对疫情的专项政策措施。
三、出台扶持会展业应对疫情的专项政策措施的建议
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会展活动是推进国家战略、促进投资贸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交流、拉动消费、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会展活动产业链长,涉及会展场馆、工程设计、服务接待、酒店餐饮、物流运输、广告传媒等众多领域,活动项目一旦取消或者缩减规模,将危及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会展活动还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助推器”,会展活动因疫情影响而缩水甚至取消,不仅自身损失惨重,而且不利于疫情过后整个国民经济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快速恢复。所以,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多数会展企业的生存基础,推动会展活动有序恢复,不仅有利于增强会展行业发展信心,稳定会展产业链就业,保障会展企业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振经济信心,疏通投资、贸易、消费通道,助推国民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化;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六稳”工作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出台会展业应对疫情的专项扶持政策措施。具体如下:
(一)正式出台国家级会展扶持政策专项文件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26日、3月3日等会议精神,将会展纳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与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并列,享受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中的相关政策优惠;享受国家、地方出台的企业纾解相关政策优惠;调整会展企业增值税税率至一般纳税人3%,小微企业1%;鼓励地方减免疫情期间会展设施房地产使用税等。
(二)为会展企业享受普惠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
各级会展主管部门主动协调当地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机构,确保会展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制定具体落地措施,打通梗阻堵点,使会展企业能够精准享受到政策优惠。
(三)更好地发挥各地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
各地现有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不但不应减少,还应加大力度。应该根据应对疫情的特殊需求,合理调整会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把专项资金运用到展会项目上去。
(四)提早谋划会展恢复期的安排部署
为了把展会恢复后的各种不确定性降到最低,各级会展管理机构要积极协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持与客户的密切联系。要提早统筹谋划会展恢复期的项目安排,有效开展会展营销活动。加大政府会展活动市场采购力度,压缩政府项目付款周期,减轻企业垫资压力;简化重新报批和备案的服务流程,推行“无纸化”电子审批,提高效率;鼓励创新发展,鼓励会展模式创新、题材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线上线下、会展节赛演业态、会展与文旅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鼓励开展线上会展培训,对会展人才培育和素质提升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会展行业组织要积极协助企业化解因疫情产生的相关矛盾、纠纷,协调会展企业内外利益关系,产业链上中下游利益关系,行业左邻右舍利益关系。各方都应鼓励会展企业坚定信心,坚守阵地,图存自救,化危为机,创新求变。共同迎来行业复苏、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转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