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重回影院,机会更值得珍惜
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举行,业内嘉宾共话开启未来
2020年07月26日02:要闻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钟菡 在特殊背景下举办的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昨天以一场“全面奔小康·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开启大幕。业内大咖齐晒“干货”,共话产业未来。
企业积极自救,助力行业复苏
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影视企业也在积极思考复工复产、行业自救。
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认为,每次危机挑战都是行业思考沉淀、修炼内功的机会。疫情期间,腾讯影业积极扩充专业人才队伍,夯实自制和主投主控能力。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介绍,“4月中旬,我们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有了预判,在复工第一时间实现在线隔座售票。”7月24日,灯塔专业版显示全国单日票房近2000万元。“以中国电影市场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日常票房的五分之一,这是很好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观众的信心。”
“困难时期最重要的发展要素,是稳定就业和开启未来的信心。”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疫情期间光线不仅没有裁员减薪,还继续招聘50多名应届毕业生、签约80位编剧,并推出员工激励计划。
疫情期间,上影集团在政府支持下发起10亿元影院纾困基金。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介绍,上影加大长三角文旅融合项目布局,推进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并与B站合作拓展新市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认为,“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应合作共赢,帮助电影行业尽快复苏。”
善用科技手段,线上线下融合
“新的科技和内容结合带来新体验,在未来是常态。”程武举出数据,豆瓣调查显示,511万名观众在疫情期间看了1。2万部影视作品,比去年同期增长24%。“好电影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探索现代技术和电影结合,永远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认为,让观众找到去影院的理由,影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放映技术,线上则要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电影发行。
李捷认为,未来抓住用户的是善用科技手段、线上线下融合的内容,就算没有疫情,未来的电影放映也会把线上作为重要手段。“电影更大的竞争在于短视频正在改变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欣赏习惯。”
聚焦重大主题,讲好中国故事
对于当下刚刚重启的电影市场而言,新片片源成了至关重要的存在。无论是腾讯影业还是上影集团,都把《1921》看作明年的重要作品;中影、华夏也在为新片创作筹备,包括《悬崖之上》《我和我的家乡》等;阿里影业讲述电商脱贫致富故事《一点就到家》将于国庆档上映;光线传媒也有多部剧本在不断打磨,如反映李大钊生平的《革命者》、抗疫题材影片《火神山》等。
电影创作者也在用新片支持助力上海国际电影节,为电影行业复苏加油鼓劲。导演、演员黄渤,这次作为金爵奖官方推荐影片《风平浪静》的监制出现在论坛上,“从创作者本身来说,真正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是首要的。”导演、制片人贾樟柯将联合出品的《又见奈良》送到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创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支持,最大的支持就是把全球首映送到上海。”
“电影不只是生产投资,也有使命。我们需要更多好片进入市场,更加珍惜观众重新走回电影院的机会。”于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