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议人论坛-会议人社区-会议服务行业交流社区

中国会议人论坛-会议人社区-会议服务行业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3|回复: 0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都市培育展会新模式激发增长新动能的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3108

主题

3109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006
发表于 2020-5-30 0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都市培育展会新模式激发增长新动能的指导意见www.chengdu.gov.cn  填报时间:2020-05-27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文  号:成办发〔2020〕51号签发单位:
签发时间:2020-05-23生效时间:2020-05-23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的决策部署,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推动我市培育展会新模式激发增长新动能,引导会展企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拓展展会生态链、价值链、创新链,催生会展业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实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契机,立足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和会展产业功能区建设,紧紧抓住成都会展业跃级提升的重要机遇窗口期,以科技赋能、双线融合、全渠道贯通、集聚创新要素为主线,鼓励支持会展企业以“运用新技术、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打造新场景、催生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发挥会展业在提升开放水平、促进产业发展、释放市场需求、助力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塑会展产业价值链,促进会展业跨界跨区域合作,大力建设国际会展之都。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直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双线融合展会项目15个,转型会展新型服务企业10家,启动智慧会展场馆建设2个,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会展创新项目5个,探索利用并逐步实施锦城、锦江绿道和公园户外办展模式,固化户外型展会活动场地5处,启动创建展会服务模式创新先行区;到2021年,培育双线融合展会项目30个,转型会展新型服务企业20家,打造智慧会展场馆4个,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会展创新项目10个,固化户外型展会活动场地10处,推动锦城、锦江会展产业生态形成品牌效应,建成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先行区;到2022年,推动双线融合、室内户外展会模式实现普遍运用,形成一批单一业务模式向系统化解决方案供给转型的会展企业集群,全市主要会展场馆实现智慧化,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深度融合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展会服务模式创新高地。
三、创新会展发展理念
(一)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引导企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创新“一会两地”“共同举办”“轮流举办”模式,形成优势互补的会展平台。引导企业与区域合作城市的国际商会、会展行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邀约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营销宣传、跨区域联动办展等方面共同发力,提升展会举办水平。组织中外企业与区域合作城市的企业对接洽谈、开展合作,与合作伙伴共享中欧会展业国际合作圆桌会、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成都联络办公室等平台资源,推动功能平台相互开放,协同共建会展产业生态圈。
(二)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引导会展企业和专业技术服务商创建“创新应用实验室”,打造展会举办和服务模式创新示范场景,开展场景验证和市场推广,促进会展新经济发展。引导会展企业以互联网营销、定向推荐、内容发布等方式促进营销方式变革,以展馆热力图、观众行为分析等现场大数据采集技术促进精准数据分析营销创新。鼓励会展服务企业快速转型,拓展经营范围和服务模式,共享转型经验和路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三)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引入“预搭建”“共享设计”“共享仓储”理念,强化展会绿色搭建标准化、模块化和快速化,支持会展智造产业园建设充分融合会展新经济业态、创新多元化经营的新型会展制造示范园区,推动会展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对于使用安全、可循环利用材料和构件的展台比例不低于50%的会展项目,适当上浮市级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比例。鼓励会展智造园区引进会展智造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依托天府总部商务区、中国文博产业功能区、天府农博园等会展产业功能区,发布会展机会清单,引育展示设计、工艺创造等创意会展企业入驻,打造集生产、研发、消费、生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社区。
四、打造双线展会模式
(四)建设线上展览平台。鼓励会展企业与在线协作平台、流量大平台等专业技术服务商开展合作,开发适用于会展环境和需求的数字会展平台。支持展会主办方利用APP(应用程序)搭建数字展厅、销售线上展位,通过主播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在相关服务环节设置盈利点,构建线上线下流量矩阵,促进流量变现。对在蓉举办线上博览会的项目和线上线下一体大型国际性博览会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五)开启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展会服务模式变革,支持展会主办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注册登记、审核认证、预约浏览、商务服务、线上商城、交易统计等会展服务链开启“云模式”,提升参展全流程在线服务能力,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六)运行线上管理平台。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夯实属地监管原则,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为受疫情影响延后的展会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办展审批和备案效率,做好展会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七)培育数字智慧会展。支持企业建设信息化场馆,引导场馆方进行智慧场馆改造,以场馆信息化、智慧化为核心,完善场馆基础硬件和智能控制系统升级,在运营管理、人员管控、数据采集等方面提供数字化集成式服务,对场馆资源进行多维度的开发运用和营销推广,带动关联会展产业服务模式创新。对积极推动智慧展馆建设的场馆运营方连续3年给予补贴。
(八)举办低碳环保展会。鼓励主办机构共享渠道资源、客户资源,联合举办同类型、同题材的展会项目,集中人力资源,节省举办成本,提升展会行业影响力。积极利用户外展场、公园、城市绿道等场地举办展会活动,结合场地已有资源打造沉浸式展示场景,增强观众体验感。
(九)构筑安全高效展会。鼓励采用分级、分类、分区、分期的方式,化综为专、化大为小,缩小展会规模。支持展会主办方采取双线融合、多元发展模式,探索线上B2B(企业对企业)反向采购方式,为客户提供精准配对服务,提高展会实际交易成效,引导更多外贸参展企业、国外采购商使用线上渠道对接交流。
五、激发产业增长动能
(十)促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加强与国内外会展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的交流合作,借助资源优势共同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合资、并购、项目合作等方式做大规模,提升展会服务水平。支持会展企业对企业结构、客户资源、营销模式、服务内容进行重整,推动单一业务模式向系统化解决方案供给转型,开展招商、设计、展装、主场、物流、租赁等在线集成服务。
(十一)引导企业做好线上业务。支持展会服务商进行“云服务”技术提升,通过建设数字展览服务平台,创建“线下配送+线上体验互动”模式,以新媒体、融媒体、自媒体为支撑,改变服务和营销体系,打造全渠道展会服务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围绕展会需求,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供给侧全服务端数据库接驳,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资源共享。
(十二)支持企业搞活线下业务。鼓励展会主办方与专业商场、室内场馆、户外展场建立合作关系,联动展会与卖场、线上与线下、室内场馆与户外展场,提升交易活跃度。鼓励会展场馆和会议型酒店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打造“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场景,创新“商业零售”“文化消费”“馆店融合”业态,开展美食展销、音乐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
六、完善工作保障措施
(十三)形成工作联动机制。会展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应加强协作,解决会展企业在要素配置、场景打造、技术创新、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强化示范引领,找准突破方向,营造合作共赢、竞相创新的良好氛围。
(十四)健全财政补贴机制。修订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创新激励,全面激发企业创造活力。
(十五)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校、地、企合作力度,依托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培训中心成都培训基地、ICCA国际会议研究及培训中心和各级行业协会,开展线上讲座、视频教学,培养国际化、高素养会展新经济人才。开展人才实操实训,组织会展从业人员深度参与全市重大会展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培养储备会展应用型人才。探索建立会展人才云服务平台,招引储备高端人才,为全市会展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5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会议论坛-会议社区-会议服务行业交流社区

GMT+8, 2024-12-22 19:41 , Processed in 0.0341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