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新型模式,服务型制造近年来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驶入发展“快车道”。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蓝图。
在此背景下,以“新变革 深融合 强驱动”为主题的2020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3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大会成为一个全面展示服务型制造‘十三五’期间成就,以及以更多创新措施实现《指导意见》规划和目标,推动服务型制造成功走入‘十四五’的交流平台。”
中国服务型制造蓬勃发展
王江平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型制造,多次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调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2016年7月,为大力推动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自此,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积极行动。王江平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服务型制造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开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多层级、广覆盖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和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未来服务型制造发展还将大步发展。
聚焦浙江,近年来,服务型制造在浙江大地上蓬勃兴起。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介绍,在大会所在的余杭区,阿里巴巴潜心打磨三年、打通电商与制造、打造小批量大规模生产新模式的“犀牛智造”成为全球服装行业第一家“灯塔工厂”;阿里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春风动力、老板电器、西奥电梯等企业级平台在全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他表示,放眼浙江全省各地,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据悉,目前浙江已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9家,浙江省级示范企业236家,形成了良好的服务型制造生态。
在推动服务型制造过程中,浙江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赛道,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努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具体而言,该省聚焦设计赋值“提升产业”,聚焦数字赋能“融合发展”,聚焦新兴模式“创新业态”,聚焦支撑服务“完善体系”。以聚焦支撑服务“完善体系”为例,浙江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工业APP、嵌入式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围绕共性生产性服务需求,搭建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并以服务产业集群为导向,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此外,浙江支持嘉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构建该省服务型制造发展新高地。
多项成果落地助推加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0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现场,多项相关成果落地,将大力助推中国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
现场,中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落户浙江,其将建成支撑国家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特色智库,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与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合作创建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并已于2020年9月9日注册成立并开始建设。通过3年左右时间,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一期建设将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特色创新载体,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成为推动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将采用“公司+联盟”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创造力,整合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海内外资源,联合社会各界资源,聚焦服务型制造领域产业政策和理论研究,突破重点行业发展模式瓶颈和共性技术问题,解决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产业化和工程应用问题。
此外,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启动仪式举行。现场还发布了由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机构联合编制的《服务型制造基础和术语》标准,这标志着这中国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悉,该标准界定了服务型制造基本框架和术语定义,明确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概念与范围,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扎实基础,对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编制过程中,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充分整合政、产、学、研等资源,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团队,深入研究服务型制造发展与体系结构,多次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并组织了数十轮专家论证,充分保障编制工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未来,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还将依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协同各方力量,组织成立标准与指数工作组,持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推动中国服务型制造发展。
据悉,大会还发布了中国首个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2020)》报告,总结各地服务型制造发展成果与经验。该报告显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四川、福建、安徽、辽宁、云南和河北服务型制造发展领先。 (记者 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