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议人论坛-会议人社区-会议服务行业交流社区

中国会议人论坛-会议人社区-会议服务行业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5|回复: 0

云会议:第四空间争夺战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5

帖子

4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5
发表于 2020-4-21 1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会议:第四空间争夺战湾区盒子BAYBOX · 25分钟前
如果星巴克是“第三空间”,那“云会议”就是虚拟出来的“第四空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化工作”(ID:workhacker),作者:zgcgdg,36氪经授权发布。
数字化工作WORKHACKER 原创
作者 | DONG
编辑 | XUGUOGUO
疫情点燃的云会议/远程音视频会议这把“火”烧得正在越来越旺。上周,国内外多个大厂纷纷在这一领域有了新动作。
入口矩阵之争:阿里云会议VS 腾讯会议
在国内,阿里和腾讯这两家入口级的平台公司不约而同的秀了一下各自在云计算领域的新进展。
首先是阿里云(视频云)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远程视频会议产品“阿里云会议”,产品定位跟国外的Zoom、国内的腾讯会议一样,是帮助企业在线远程办公。《数字化工作WORKHAKCER》也专门下载了阿里云会议的APP,进行了试用。
从功能上看,阿里云会议支持1080p高清音视频、会议主持人模式、无线投屏、屏幕共享、支持会议转直播、电话入会等功能,基本都属于行内主流标准配置。从设计风格上,也是业内最流行的简洁范儿。
其中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把美颜应用专门拎出来放在设置中,不愧是阿里系的产品,对女性用户关爱有加;其二阿里云会议目前还没有说明套餐付费标准,估计后续会陆续放出。
在应用场景上,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打开阿里云会议APP使用,也可以通过会议室视频会议硬件终端或其他软件应用中的SDK互联使用,这也就是说,阿里云会议一方面应该适配了一批主流的硬件终端产品,另一方面把阿里云会议作为阿里云自有的通用型应用,集成到整个阿里云生态的各种应用中去。这一点跟腾讯云的做法基本一样。
就在4月16日,腾讯云披露,已经有18类行业型SaaS陆续加入腾讯SaaS生态“千帆计划”,包括零售电商、医疗、物流、餐饮、教育等各领域。截至目前,“千帆计划”已经吸引了1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覆盖30多种类型。
不管是阿里云、还是腾讯云,行业生态都是重中之重。其中,腾讯云“千帆计划”的一大要点是通过SaaS技术联盟构建的“技术中台”。
基于这一“技术中台”,腾讯云会基于其自有产品(比如微信、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以及生态中核心成员企业的通用型产品,进行相关标准制定、贡献技术组件等。SaaS企业之间可互联互通、高效研发,提升交付和研发效率。
目前,已经有多个SaaS厂商通过集成腾讯会议快速实现了线上视频会议的能力。
对阿里云会议的的推出以及腾讯云的“千帆计划”,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其一,从云会议这一单品的发展时机来看。
阿里云会议作为一款独立应用,其推出比腾讯晚了大概半年的时间,但考虑到疫情前后的整体市场需求,阿里云会议要在市场上博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也不是问题。只是在速度上,腾讯会议此前在三个月内从零起步迅速做到日活千万,阿里云会议能否达到这个增长速度,可能要存疑。
单纯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阿里云会议和腾讯会议后续在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化可能不会太明显(毕竟Zoom珠玉在前,而且音视频会议行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功能点都已经成为标配),但是在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上可能还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从国内整个云会议市场来看,腾讯和阿里的先后入场对此前的很多玩家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在很多市场中,往往都是老大老二打在一起,结果后面的老三老四等中长尾玩家们都消失了。况且此前这一市场已经算是红海,传统IT厂商背景的云会议供应商、代理商数量众多,近年来从互联网领域切入的新玩家还在不断增加(比如京东、360)。但根据我们的了解,过去一两年的发展都并不乐观。接下来,很可能就是腾讯和阿里借助免费策略、云计算整体战血洗云会议市场的时间。
其二,从阿里和腾讯两大入口平台在产品矩阵的布局上看。
阿里云会议的推出丰富了阿里此前过于单一的产品布局。此前,我们在数字化办公入口的文章中专门分析到,相对于腾讯的数字化办公产品矩阵,阿里的产品比较单一,过于依赖钉钉这一单品。
如果单纯讨论功能点,钉钉作为阿里的战略级产品,肯定不弱。但是,如果从面向客户的角度来看,急需会议产品、而不需要钉钉的行业、企业客户可能并不在少数。所以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阿里推出云会议无疑有必要,而且未来估计还会推出其他细分的单品。
其三,从整个云计算生态来说。
阿里云其实此前说过“自己不做SaaS”,但是阿里云会议应该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SaaS产品,如此说来,阿里应该算是破戒了。
不过在我们看来,可能并没有人会纠结于此事。
毕竟,在一个整体的云计算生态中,像音视频会议这种对通信资源、运维管理和产品集成等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的产品,由阿里、腾讯这样的“生态主”来操办,可能更合适。一是可以通过单品吸纳B端和C端用户,二是考虑到像Zoom这样的高速成长案例,自己不做那就是给其他公司机会,若干年后再用重金收购也不划算,还是自己做比较好。
Zoom:越过山丘
在美国市场,云会议这个生意似乎也激活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其实在Zoom上市前后,大家虽然也看到了Zoom做得不错、是个好公司,但毕竟此前有思科等很多公司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可能并没有太多人觉得,这个市场还有多大空间可做。
但是没想到,疫情一来、Zoom增速飙升,市场空间看起来好像一直摸不到天花板。这下很多人就坐不住了。
上周,通信运营商Verizon宣布将以不到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lueJeans。后者跟Zoom一样,也是一家独立的音视频会议服务商。
Verizon之所以收购BlueJeans,一方面是看到了云会议的火爆,另一方面也是其5G业务的开展需求,基于移动网络的视频会议会是其客户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
Verizon业务部门负责人Tami Erwin说,会议服务使运营商能够帮助其企业客户建立远程医疗、远程学习和虚拟培训服务。而BlueJeans的安全性以及与工作场所协作工具(例如微软的Teams)的集成做得都不错。言外之意显然提到了Zoom目前正在着急解决的安全问题。
除了Verizon,微软和谷歌也都在云会议这一市场上施加更大的压力。
从微软的角度来说,此前刚刚改名推出Microsoft 365,基于其此前做生产力工具套件的经验,显然是希望在各个细分领域要做到360度无死角覆盖。比如在工作流协作上,微软Teams对阵Slack,已经压得后者非常难受,创始人被迫不断站出来说明自己过得很好。
在会议领域,微软以独立的Skype以及整合到Teams中的会议功能对阵Zoom。
从历史上看,微软收购Skype和Zoom成立刚好发生在同一年,但是如今Zoom是全球第一,而Skype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弱,微软对这种情势肯定不满意。只是我们还不太清楚,纳德拉以及他的下属们会如何改变这种格局。
从数据上看,微软最近的确收获不菲。
微软上周表示,其截至3月31日的云会议时长达到创纪录的27亿分钟(分钟数是按每用户计算的。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10分钟的会议中,则计为20会议分钟),比3月中旬的9亿增长了200%;三月份的视频通话总数增长了1000%。
近期,五角大楼最近又为其400万员工推出了基于Microsoft的远程办公服务,其中也就包含云会议服务,显然也是明示,军方对其安全性还是信得过的。
微软还专门推出了一个报告,说明目前人们在工作中的一些新趋势。报告显示,如今单靠音频通话已无法满足要求。从3月2日到3月31日,微软的用户中每周视频会议的百分比增加了一倍以上,从21%增至43%。
对于谷歌而言,他们有一点跟微软的感受一样——对于Zoom的崛起也不满意。前一段,我们在分析谷歌G套件的文章中说过,按说谷歌如果在其20亿月活用户推广其环聊会议的话,不能打不过Zoom。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
从2020年初至今的数据显示,谷歌Google Meet(最近刚刚改名)新增用户的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项谷歌服务,每天增加200万用户。
最近,谷歌重新调整了产品上的一些设置,开始向Zoom学习。一是学习Zoom的外观,二是学习Zoom的裂变方法,开始鼓励用Gmail上的企业和教育用户通过集成在一起的Google Meet直接开音视频电话会议。
就在Verizon、微软和谷歌等企业不断侵蚀云会议市场的同时,这一领域最火爆的公司Zoom却不得不尝试放慢脚步,先解决安全问题。
自从安全问题爆出,Zoom的确在经历一次小的低潮期。因为像NASA、SpaceX、渣打银行等大型客户的确开始限制Zoom的使用。公司创始人袁征(Eric Yuan)在公开道歉之后,正在引入很多外部资源来迅速弥补安全短板。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在过去的两周中,Zoom 已经引入了数十名安全顾问,其中除了此前宣布过的Facebook安全负责人Alex Stamos,还包括谷歌隐私技术负责人Lea Kissner,以及密码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Matthew Green。在技术层面上,Zoom也引入了CrowdStrike和DarkTower等专业安全类公司的信息安全服务。
在我们看来,Zoom这一暂时性困难并不会改变他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视频会议工具这一事实。疫情爆发以来,Zoom的每日活跃用户数量从12月份的1000万激增至3月份的2亿会议参与者(免费加付费),在3个月内增长了近2000%。任何一家公司在经历过这样一种增长之后,都可能出现此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且是事情发生后,Zoom的应对措施也无可指摘。
在疫情发生后,创始人袁征曾经专门告诉公司团队:“在类似这样的危机中,我们不要利用机会进行营销或销售。让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客户。如果利用这次机会赚钱,我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化”。
Zoom的成功看起来在产品、根子还是在价值观上。这样的公司不会因为暂时的安全问题而失去市场地位,与此相反,一旦解决完问题,只会让他更加强大。
虚拟的第四空间
从行业数据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云会议市场的增长应该会持续下去,市场争夺虽然还会加剧,但依然是一个增量市场。
从云计算SaaS的角度看,按照此前的预期,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00多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在13%左右;从统一通信和协作解决方案这一细分领域的角度看,预计在2019-2023年之间将以7.1%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48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不只是平台巨头企业在持续加码,甚至还有一些创新企业不断露头。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事实上,云会议市场的爆发也在催生一个虚拟的“第四空间”(如果把星巴克看作是第三空间的话)。
不妨想象一下:现在,如果每天都有几亿人,按时按点来到一个个的云会议室中开会,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是打造了与前面三个空间都不一样的“第四空间”。
这个空间主要帮助人们实现信息分享、业务协作,而且与前三个空间相比,这个线上“第四空间”具备了最高级的“可达性”,完全打破物理区隔。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移动比特肯定比移动原子容易。在前三个空间的场景中,因为都涉及到在物理空间中移动,所有因为某个人/元素的干扰,造成活动被delay的情形很多,但在这个“第四空间”里,大家随时可以以各种方式进入,所以这种被delay的几率被大大降低。
说到“会议”这个事,似乎很俗套。尤其中国人一说开会都挠头,因为大家脑子里的“会场”跟低效、形式主义往往是强关联的。但冷静下来,谁也不能否认会议的确是现代商业行为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场景,或者也可以说是最高效的一个场景。
《哈佛商业评论》在2018年有一篇文章,专门探讨了CEO如何管理时间。其中提到:哈佛商学院跟踪了27位CEO近6万个小时的使用信息发现,CEO们在会议上花费的时间占其总工作时长的72%。CEO几乎要不间断的开会,而且下一场会议和上一场会议的内容会截然不同。会议的数量和种类几乎决定了最高职位的属性。CEO们平均每周要开37场会议。为了把工作和生活协调好,CEO们不得不在会议时长和参与人数上试图找到最佳方案。
比如在开会时长上,长达1小时的会议占32%,更长时间的占38%,更短的则占到30%。在参会人数上,1对1的会议最为常见,平均占所有会议的42%,2到5人的会议占到21%。在这其中,1对1和小组会议的次数频繁,主要是为了委派任务、建立关系和保密。说到底,CEO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保证公司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就多种议题、决定和行动日程达成共识并团结一致。
《哈佛商业评论》这篇文章中说,领导者最缺少的资源就是时间,时间规划意义重大。所谓服务CEO,极端一点说就是服务好CEO的这七成时间。那么,如何才算服务好CEO?终极KPI可以有两个,一是看是否在有限的存量时间内给CEO腾挪出来了更多空间;二是看是否给CEO争取出来更多增量时间。这是生产效率类工具的根本追求。
在《数字化工作WORKHACKER》看来,数字化时代的工作进化会包含工具、空间、理念多个层面,我们在此前关于数字化工作场所的系列文章里曾写到,我们把办公室/工作场所其迄今为止的进化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纯粹的物理空间阶段、融入通信概念的阶段、融入信息化概念的阶段、数字化工作场所阶段以及数字游牧时代的工作空间阶段。眼下,我们正处在从从第四阶段往第五阶段跃升的时期。
如果说在促成数字化时代工作空间进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数字化工具化的话,那么云会议或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会议论坛-会议社区-会议服务行业交流社区

GMT+8, 2024-12-23 05:58 , Processed in 0.0425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